安徽省这五类文化遗产将被重点保护

  • 来源:安徽商报
  • 2021-09-03 14:06:40
分享到:
  • 收藏

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未来,这五类文化遗产将被重点保护。9月2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正在酝酿“十四五”时期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划。

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

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积极构建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传承体系,构建能够完整体现“徽风皖韵”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系统的保护网络。在加强普查认定的同时,实施挂牌保护,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应保尽保”。保护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坚决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破坏行为,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统筹保护历史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和传统社会网络,延续城市人文环境和生活场景,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将保护工作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对居住型、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不得违背群众意愿搬空原住民进行商业、旅游开发。强化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细化管理,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持续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宜居

注重古城、古镇、古村等资源

按照要求,我省将重点保护传承弘扬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鼓励各地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中充分挖掘古河道、古驿道、代铁路线等“线”资源,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网。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中,注重延展历史文化时间轴,系统梳理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脉络,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加强古城、古镇、古村等资源挖掘,持续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机制,分类做好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点、工业遗产等保护利用,突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利用方案,细化保护、修缮、维修、改善、整治等分类措施。

根据原、丘陵、山地等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色,统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山水环境;加强历史城区整体保护,完善历史街巷保护体系,重延续传统街巷肌理;加强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加强皖北、皖南、皖中、沿江、皖西等不同区域传统建筑风貌要素的挖掘与保护传承,加强历史建筑、文物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集中地段的整体风貌保护,在景观风貌塑造过程中,要注重延续历史建筑、文物建筑等的历史标识作用。(作者: 姜志远 周继龙)

标签: 安徽 文化遗产 重点保护 红色文化 古城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